如何进行哀伤处理——洞悉悲伤 释放力量
发布时间: 2020-06-01   浏览次数: 4721

61日上午,上海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处理专题培训第二讲在图书馆M617进行。第二讲由上海建桥学院心理咨询中心顾问张海燕教授为学员带来《洞悉悲伤,释放力量》的讲座。

张海燕教授首先按照时间轴,讲述危机事件当事人可能遭遇的应激。在危机事件发生之前,当事人可能遭遇很多小的应激事件,比如,父母的特质通过遗传影响当事人,从小没有被很好地养育,在人群中没有支持系统,独来独往等等,这些都是慢性应激事件。当大的应激事件发生后,导致危机事件的发生。所以,心理危机的前瞻性预防非常重要。

疫情猝不及防,每个人应激反应是不一样的。一般情况下,这些都是正常人在不正常情况下的正常反应,但是有些人的控制能力丧失了,导致危机事件的发生。危机发生了,就需要进行危机干预。

生活中的应激事件对人的影响依次是丧偶、离婚、丧子等等,这种研究有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最低分数的应激事件是过马路闯红灯。如果一个人一年内的得分超过300分,第二年得病的可能性非常高;如果得分在150300分之间,第二年得病的可能性超过50%

一般人经历创伤,都会自然痊愈;但是有些人经历创伤后,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这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全国哀悼日,就是一种处理哀伤的仪式。悲伤与丧失有关;悲伤的程度取决于当事人与失去的人或事物的关系。悲伤按照程度不同,可细分为遗憾、失望、难过、悲伤、极度悲痛。共情需要更贴近当事人的情绪;所谓贴近就是心理距离近。悲伤是一种心理保护机制,没有对错;悲伤也可能会伤人。丧失所引发痛苦的心理机制,是由于延伸的自我部分丧失了。

处理悲伤的方法是与丧失的客体说再见!如果丧失的客体,在精神上依然存在,悲伤就没有那么严重。找一样东西寄托哀思,把对丧失客体的哀思整合到未来的人生,就可以从悲伤中获得力量;将胶囊式自我放到关系里面审视,走出胶囊式的空间,就可以获得更广阔的未来。具体处理哀伤的时候,可以进行如下的提问:

1:如果现在你从逝者的角度来看自己,你可能会注意到什么值得欣赏的地方?

2:可否具体多讲一讲细节:逝者对你欣赏的有哪些方面?你可能不多的但是值得欣赏的地方是什么?

3:如果你要告诉别人,逝者所欣赏你的这些特征,你会怎么跟他人说?这是一个强化自我的过程。

4:你所看到的你自己的特点会让你对未来采取一些什么行动?通过采取新行动你觉得你可能会看到什么更多的内容?面向未来,建构新的自我的过程。

面对悲伤,需要遵循的原则有:别教我任何我不想做的事情;让我哭泣;让我讲述逝者过世前发生的事情;别强迫我匆促做任何决定;即使我的行为变得怪异,也请理解。

最后,张海燕教授讲述了CISD在哀伤处理中的应用。CISD技术,也叫紧急事件应急晤谈法(或者集体减压法),是一种通过交谈来减轻压力的系统方法;属于简易的支持性团体治疗。其有六个步骤:第一步,导入和介绍。干预者自我介绍,同时介绍参加小组的成员和干预过程,向成员介绍干预的目的和规则,仔细介绍保密问题等。

第二步,陈述事实:建构为什么。帮助大家了解整个事件,使整个事件得以重现。

第三步,表达感受与症状。呈现小组成员对相关事件的感受和想法,表露内心情绪,以及感受后面的想法,还有各种症状表现。

第四步,解读与引领。强调出现这些症状和感受是正常的;教授一些危机反应的基本知识。讨论积极的适应与应对方式。

第五步,发现资源与力量。总结干预过程,回答相关问题,讨论之后的行动计划,强调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重要性。

第六步,告别与结束。有各种方式,比如,说自己想说的话;比如生命列车的PPT和音乐播放。

最后,张海燕教授用曾经做过的案例,再一次讲述如何运用CISD进行哀伤处理:热身;建构为什么;纪念当事人;说告别词;转向自己的生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