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2日16:30在三教120教室,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针推伤科副主任医生朱轶为2018级心理委员做《心理健康与养生》的讲座。讲座的内容有两个部分:心理健康与养生的关系和养生重在养心。
朱医生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健康的定义: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开始今天的讲座。21世纪健康的四大基石是:均衡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而心理健康简单地说就是:人格完整、稳定,有安全感和正常的人际关系,人生有目标。在第一部分,朱医生从中医的角度,重点讲解了心理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从形神一体角度看治病养生。人的形体分为:心、肝、脾、肺、肾五脏系统,五脏又称为五神藏:心藏神、肝藏魂、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分別控制和协调五脏系统,这样形、神合一,就构成了完整的人;這就是传统中医的形神一体观。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精神因素不仅可以单独致病,而且还会为其他病因的入侵造成可乘之机。精神因素致病是导致脏腑功能紊乱的重要因素。朱医生还讲解了中医的五大病因:一是六淫外感,二是七情内伤,三是饮食劳作(体劳与房劳),四是疫疠(伤寒、疟疾、萨斯、禽流感),五是刀伤蛇兽伤。而心理问题对身体有哪些影响?朱医生讲解了七种主要的心身疾病,所以养生首先是养心,其次是养身。
怎样养心?朱医生提出三点:调养心神、调摄心志、调剂生活。调养心神首在静养;立志养德,是“养生之根”;性格乐观开朗和保持心理平衡很重要。调摄心志具体有节制法、疏泄法、转移法和情志制约法。调剂生活的养生口诀有很多,朱医生介绍了坚持几个“少”和“多”(少盐多醋,少糖多果,少肉多蔬,少药多食,少睡多行,少忧多眠)、坚持几个“常”(发常梳,面常搓,鼻常揉,肢常伸,目常运,齿常叩,腹常旋,耳常弹,肛常提)和坚持践行八字诀(童心,蚁食,龟欲,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