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从学会感恩做起——上海建桥学院大学生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座谈会(讲稿选登)
发布时间: 2012-01-05   浏览次数: 365

常怀感恩心,从点滴小事做起

外国语学院 柏诗迪

 

感恩是什么?感恩就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感恩不仅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感恩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为了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积极响应校党委的号召,凸显校训“感恩、回报、爱心、责任”。在校党委的鼓励下,本学期伊始,我们外国语学院09英语商务联合党支部的同学及09英本商务方向101名同学与校机关第九党支部的老师们一起齐心开展了“加强师德建设,落实全员育人”先锋行动。在结对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分别从学习生涯规划、职业发展指导、计算机辅导、大学生礼仪以及学好外语、更好地肩负起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等多个方面开办了讲座。老师们的热情投入和求真务实、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深深感染了与会的每一位同学。不仅使入党积极分子坚定了入党信念,更使党员同学有种迫切地向老党员老同志学习看齐的冲动。抱着感激的心情,同学们自愿放弃了周五放学后休息的时间,留在学校配合老师仅有的空闲时间来进行学习交流活动。从中,同学们和老师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然而在我们的校园里依然存在着一些不懂得感恩的现象,比如:有些同学在听报告时,出现玩手机、打瞌睡、窃窃私语、提前整理书包等现象,这不仅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更辜负了讲座老师的精心准备和良苦用心。又比如:人际交往中,同学们不善于赞美他人,羞于表达感谢之情,不会说“谢谢”。

而在我看来,每个人诠释感恩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作为学生,感恩不只是在教师节那天对老师说上一句“节日快乐”或是送赠一张贺卡,而是尊重讲课老师每一次的劳动成果。尽管每位同学本身的专业基础可能会有高低,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听好每一节课,做好笔记,并且和老师有眼神和言语的交流互动,在每一次的考试中比过去的自己有进步,这就是给授课老师最大的回报;作为学生干部,敢于管理班级,主动要求工作,并且高效完成工作,在同学和老师之间起到良好的桥梁、纽带作用,这就是对辅导员最大的支持;作为学生党员,能够细心观察并联系身边的积极分子,经常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端正其入党动机,指导他们写自传、综合思想汇报等,从发现、引导、培养考察、政审、介绍到发展入党,能够为组织不断吸收品质优良的“新鲜血液”,这就是对党最大的报答。与此同时,正如我们学院党总支书记潘老师在给学生支部书记培训时所说“同学们来找你帮忙,才能体现你的个人价值”,即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这和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完全吻合并将其具体化,我们同样应该对同学的信任心存感谢。而作为学校这个大家庭的一名成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主人翁意识,因此“每日三扫校园”不应该是学校强行规定的任务,而是大家自发地为营造一个整洁的生活学习环境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学院获得国家励志奖和助学金的同学为了回馈学院和学校给予的帮助,纷纷主动请缨要求参加学院的一部分工作,承担起一份责任。根据学校下发的第四届文明工程创建活动方案中学生需要落实的七项行为规范,我们将这些受助同学分成三队(即红、绿、蓝队)分门别类地对我院学生的落实情况进行抽查。

感恩未必在特定的节日才可以出现,它应该体现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比如:气温突然骤降,发一条短消息“爸爸妈妈,天气凉了,多穿点衣服,注意保暖”或是在爸爸妈妈生日当天,准备一份小小的礼物。记得周星增董事长曾说过“孝是感恩之本”,因此在本学期初,我们学院以“鸿雁千里传音讯,千封家书寄真情”为主题倡议全体同学问候父母关心父母,给父母写一封家书。大一的所有新生都参与了这项活动,字里行间透露出同学们对父母的牵挂,表达了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浓浓感激之情。尽管一些同学可能不善于表达内心中的这份“孝心”,词句上仍有一些生涩之感,但那种感恩父母的拳拳之意,还是跃然于纸。而当父母20余年来,第一次收到孩子们亲笔书写的信函,在惊喜之余,更多的是一份感动。此外,围绕“感恩教育”为主题,我们学院09英本翻译党支部开展了“红色寻根之旅”党组织生活,缅怀先烈,了解党史,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党,这同样也是一种感恩。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阔步前进的号角,胡锦涛总书记曾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总书记还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讲话中强调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因此在整个国家的文化建设中,我们青年人就是肩负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的主角,让我们常怀感恩之心,并将感恩的行为落到实处,真正做到心存感激,学做真人。